首页 > 周年庆 > 征文获奖名单 > 优秀奖
我与轮渡公司的情缘
发布日期:2017-12-21   字体大小:  

作者:洪生文

  初识轮渡

  1938年日寇攻打厦门,5月初我家从厦门逃到鼓浪屿,我当年四岁,没见过船,样样新奇,从水仙宫码头下舢板,当船到海中央,我看到有一艘船,开的快从我们小舢板边过,船尾还有白浪,引起小舢板摇动,我问大姐那是什么船,为什么没人划,大姐说那是电船,是用机器动力,也是载客去鼓浪屿,我说:我也要坐那种电船,大姐说:以后叫爸爸带你坐。这就是我第一次见到轮渡船。

   日寇侵占后恢复厦鼓过度,父亲工作在厦门,有一天父亲带我去厦门,到龙头父亲问我坐什么船,我说要坐电船,刚过检票口闸门,走上引桥,当时引桥木头踏板间隔空隙较大,能清楚看到脚下的海水,我不敢踏上去,父亲强行把我拉上,说别怕,木板很牢固,不会塌,人不会掉下去。趸船是铁的,浪来还会摇动。船到后,我们下舱内,约二三十人,我看到船尾空着,就往船尾跑,被父亲抓着,只好老老实实坐在仓内船边的木板椅,背后是窗门,船不停的摇动,我紧紧抓着父亲的手臂。我真想去船尾看鼓起来的白浪,但父亲不让我去,怕危险。这就是我第一次乘坐厦鼓轮渡。

  乘厦鼓轮渡的苦辣酸甜

  60年代工作在厦门,就得经常过渡,初解放期间,轮渡船还是沿用以前的小汽船。58年后因厦鼓都建了不少工厂,工人大量增加过渡人,小气船动力不足。60年代中期,轮渡公司增置了六艘较大的木质渡船,灰蓝色漆布外壳,船尾在铁架外张帆布。满载约200多人,这种木质船还是封闭式,舱内透气不好,船身中部两边各开一个约1.5米的舱门,木条做一个可拉动的栅栏门,入门几级木阶到舱内。场内到夏季特别闷热,在高峰期间乘客从趸船一涌而下,大家争先恐后占据通风较好的窗口位置,后下船的乘客只好站在舱内中间,人一多,男男女女,老老少少,大家背靠背,胸贴胸,跟插冰棒一样,船碰到波浪晃动,不必担心摔倒,最可怕的是三伏天,乘客跑来赶船,已是满身大汗,又挤在不透气的船舱内,汗酸臭、狐臭、屁臭和女人的香水味混杂在一起,虽只有短短的5分钟也很难熬。以前船舷沿有条踏板,允许乘客站在船舷边手拉在船顶木棍,但腿部必挡住舱内窗门的通风,也时常引起船舱内乘客的不满。为安全起见,后来就禁止乘客站在船沿边了。有一些乘客怕到船舱内去插冰棒,他也有一招,就是在趸船闸门开时,不马上进船内,站在旁边等大家下舱内差不多了,才抢占在船门边,但人多可站位置少,每每都造成无法拉关舱门,船员只好用力向内推,也引起乘客互不相让,相互推挤的矛盾,有时吵架。

  当时厦鼓轮渡检票口都很小,一间小房子,一个可拉动的栅栏闸门,乘客为赶上班,跑到靠近闸门,工作人员才把闸门关上,毫无商量的余地,为拉闸门与乘客发生矛盾的情况最多。

  70年代末,各行各业都在改善服务工作,轮渡公司当然不例外,要提高轮渡服务质量,解决过渡拥挤,增加运力当然是首当其冲,记得轮渡公司一位领导,在一次征求乘客意见时,曾这样讲过,他说:以后你们过渡将不会挤了,船将改成平板船,很宽敞,很通风,船高和门宽都和趸船一样,上、下客不必2分钟。原来轮渡领导意见参观考察学习国内先进的渡口,并已订制了两艘铁壳的平板船,不久就投入使用,我还记得这种船明牌标明额定载客量800人。轮渡过渡高峰期间拥挤现象彻底改观。

  厦鼓轮渡码头的巨变

  厦鼓轮渡码头以前很小,设施很差。70年代末就有较大的变化,鼓浪屿码头当时一间小房子,没有候船厅,再因趸船离岸很近,趸船地下淤泥甚多,退大潮渡船靠岸,常搁浅,影响交通,为把趸船向前移,整个码头和堤岸需大改造。76年鼓码头拆除,在原堤岸向前填海约一条引桥和趸船的长度建新堤岸,并把新引桥加长,趸船也加大,使新趸船进入深水区,岸上填出一片土地,建了一栋漂亮美观的钢琴码头,建筑面积641.8平方米,1977年投入使用,并请厦门名书法家罗丹书写“鼓浪屿”三个大金子,钢琴码头成了鼓浪屿一个风景线。从此厦鼓乘客侯船,可免受烈日晒,雨水淋。

   为适应旅游事业的发展,游客速增,三艘船对开时,一艘趸船泊位不顾的问题,90年代末鼓码头又扩建,拆除北边的木船码头和引桥,并在木船码头的礁石上,填出一片土地扩大轮渡码头广场,并增置第二艘双引桥的水泥趸船,在1999年投入使用。

   1937年成立厦门轮渡公司,在中山路口,鹭江道堤岸基石上砌两座方形带菱角的柱子,中间砌了一个横牌,成了一座大门框,横牌从右到左横写“轮渡码头”四个大字,右边从上到下小字写“中华民国二十六年”八个大字,左边为书写者姓名四个字,大门右边有个警察岗亭,进入大门是单引桥到趸船,引桥上、下船不分道。进入码头门框,没有任何建筑,上、下船乘客任其日晒雨淋只好撑伞。厦门沦陷后,往来厦鼓乘客须检查搜身,对乘客和警员都十分不便,为此在门框下做了一个人字屋顶的简易搭盖,十分不协调。估计在抗战胜利后无须检查乘客就拆除简易搭盖,但入口售票、检票,没屋盖确十分不便。不久又进行改造,拆除门框,在柱子位置向人行道砌两道2米宽的墙,为美观朝中山路,墙边砌成圆柱形,墙浇灌水泥屋顶,屋檐周围砌护栏,朝中山路的护栏做了六个凹型圆环,内从左到右写“厦鼓轮渡码头”六个字,在单条引桥的情况下,入口处中间做了简单隔墙,引桥中间上、下船也隔开,入口右边建了一间小平房,作为售票和工作室。

   这样的码头就一直使用到1984年轮渡码头北移到今的位置,,当时先拆除北边伸入海面的公厕,在海滨公园内建了一栋候船厅,作为厦门的轮渡码头,趸船也换成双引桥的水泥趸船,候船厅出口就是公交轮渡总站。为方便乘客候车,在船厅南边建了一候车长廊,当时受到客的十分赞扬。

   抓服务质量成为全国文明窗口

   轮渡每天都要和成千上万的乘客接触,服务质量就成重中之重,如何提高质量,轮渡公司采用建立规范化服务,把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质量条文化,并制定了一些优质服务的具体做法,如乘务员的文明用语:“您好”、“请”、“对不起”、“不好意思”、“路滑要走好”、“谢谢”、“慢走”,乘客听了特别温馨。为让这一些规范服务的做法,落实到各岗位贯彻始终,轮渡公司在1993年建立了“社会监督”制度,在市各行业聘请了一些热心于社会工作,责任心强,有一定影响的人士担任轮渡的“特邀监督员”,他们在学习熟识规范化服务的条款内容后,利用日常的过渡,观察检查各岗位的服务情况,发现问题,按时填写规范化服务的报表交给公司。轮渡公司设立承诺办公室,专职抓服务质量,联络监督员,处理反馈意见和报表,该表彰的表彰,该批评的批评。在市局、公司领导和职工监督员的共同努力下,轮渡公司服务质量有较大的提高,几年后上级的表彰雪片般的飘来,办公室的墙壁都挂满奖励镜框,全国性的表彰就有:全国交通系统“先进单位”、“优质服务企业”、“文明线路”、“青年文明号”、“全国巾帼文明岗”等十几个牌,省市级表彰不计其数。

 

关闭 打印 收藏 分享
上一篇:“厦鼓”拉进我和妻子的距离
下一篇:一张厦鼓学生过渡卡